盘点日月,时光飞逝。砥砺奋进的“十二五”已经过去,充满希望的“十三五”正在款款向我们走来!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回眸“十二五”和刚刚过去的2015年,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期盼始终高度关注、热切回应,我市卫生事业在攻坚克难中亮点频出、喜讯不断。
金猴开玉宇,紫燕舞新春。展望“十三五”和已经到来的2016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将提高站位,改革创新,砥砺奋进,持续精准发力,加快构建现代卫生计生服务大格局,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数读2015年:铿锵脚步踏歌行
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克难攻坚,创新突破,留下了铿锵的“健康郑州”脚印。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78万份
郑州片医服务覆盖全市2255家基层医疗机构和887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78万份。31家单位成功创建三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家乡镇卫生院获评“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药品零差率销售累计让利患者1.57亿元,分别有3.5万和9.27万名患者享受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累计销售金额3.31亿元,为患者减轻医药费用负担4960.3万元。
新农合补偿17.87亿元
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年筹集新农合基金18.62亿元,累计补偿1133.82万人次,补偿金额17.87亿元;筹集大病保险基金1.12亿元,累计补偿2.05万人,补偿金额7426.6万元。
疫苗接种率99.5%
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同比下降6.34%,国家免疫规划11种疫苗整体接种率达到99.5%。积极探索创新艾滋病防治干预新模式。“健康大讲堂”受益群众22.5万人次。查处无证诊所71家,查处卫生类违法案件548件。
免费“两癌”筛查20.7万人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增服用人数分别为4.06万人、3.84万人。新生儿耳聋基因免费筛查6.7万人次,35种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2.09万人。免费筛查宫颈癌、乳腺癌“两癌”20.7万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5.02万人。
成立医联体6个
成立6个医联体,成员单位中基层医疗机构达217家。七大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投入资金4.5亿元,引进高端人才618人,开展省内领先新技术12项。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巡讲“三进”活动143次,受益群众3.3万人。
引进国内外团队37个
全年引进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107名,全年获省级医学科技进步奖36项,新技术引进奖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39项,占市级获奖总数的39%。获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18项,市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97项。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1项、省级教育项目57项,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465次。成功引进37个国内外知名学科团队。
出生“单独两孩”5900人
截至2015年底,共受理申请1.22万件,办结1.14万件,出生5900人。取缔“黑诊所”“黑药店”62家。为流动人口免费健康体检23.4万人次,为97.7万计生奖励扶助对象落实各项奖励扶助资金4.9亿元,为育龄群众免费健康检查153.2万人次,为3.99万对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回眸“十二五”:五年提速大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大改革、大发展、大突破、大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评价,涌现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胡佩兰、“全国最美乡村医生”郭光俊等先进模范典型。
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岁,比“十一五”末增长3.4岁,增长幅度居全国前列。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4.6‰、5.75‰、20.79/10万下降到3.9‰、5.11‰、17.8/10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卫生总量快速扩增
全市卫生总投入71.72亿元,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48家,总床位7.39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7.87张、8.62 人、3.08人、4.03人,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44.7%、47.4%、30.5%和77.5%。
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完成市七院迁建等十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床位6000张。新建、改扩建9家县区医院、75家乡镇医疗机构和2099家村卫生室,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万人次。完成1874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建设,推广3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年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次分别为7075.39万人次、227.61万人次,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49.1%和71.5%。总床位使用率97.01%、病床周转次数32.5次,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6%和10.9%。平均住院日10.8天、药占比43.3%,分别比“十一五”末降低5.3%和11.2%。
医保水平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新农合参合率达99.47%,人均筹资标准、财政补助标准、住院补偿封顶线分别提高到498元、408元和20万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32%、240%和233%。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5%以上。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增加到35种,平均补偿比例达75%以上。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起付线由2万元降低到1.5万元,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
公共服务更加惠民
全市累计开展“健康大讲堂”公益讲座1.85万场。为26.2万对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27.8万人免费增补叶酸营养素。免费开展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等项目,使114万户家庭受益。规范管理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近200万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1.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6.7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0.62%。
人口问题重大进展
我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6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下,低于省定年均7.1‰的目标;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03,比“十一五”末降低3.57个百分点;先后启动实施“双独两孩”“单独两孩”生育政策;群众对计生政策知晓率达到98%以上;全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率达到92%;落实各项奖励扶助资金16.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3.1亿元,惠及全市100万计生家庭。
改革创新硕果累累
全国首个城市立法保障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实施,首创的“郑州片医”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获得国家评审组高度评价,率先推行并持续深化的新农合经办机制改革获评“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事件”,组建省内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探路分级诊疗,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全国领先,奖励扶助政策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
展望“十三五”:开拓进取谋新篇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决胜阶段。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将开拓进取,持续有为,全面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拉高新坐标 构建服务大格局
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国际商都功能定位相适应、国内一流、中原领先的十一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建立更加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30%以下。建立较为完善的计生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体系,计生治理能力全面提高。
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以下、5‰以下和15/10万以下。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增长到7.9张、3.7人和4.7人。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千农业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7人。
当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不超过近5年的平均发病水平,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5%以上;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2%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理清新思路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十三五”期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着眼“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标,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重点抓好深化医改、改革完善计生服务管理、健康郑州建设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索“四项工作”,让群众有更多医改“获得感”。
完善“七个体系”。完善优生优育服务体系,从源头抓健康;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少得病;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看得上病;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让群众看得起病;完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让群众看得好病;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让群众更有序看病;完善卫生信息化体系,让群众更方便看病。
实施“九大战略”。实施重大疾病防控战略、人口均衡发展战略,使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并趋向平衡;加强人才强卫战略和科技兴医战略,提高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和区域医疗联合战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优先发展战略,提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实施医养结合战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实施健康促进战略,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畅想2016年:凝心聚力上台阶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健康郑州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之年。分级诊疗、健康郑州等关键词将会是这一年最鲜明的印记。
关键词:民生健康实事
投入2.48亿元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市六院肝病医学中心项目、市中医院综合病房楼项目年内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床位800张以上。加快市一院港区医院、市三院迁建项目等卫生重点项目建设。
免费为具有郑州市户籍且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具有我市适龄(35~64岁)妇女进行HPVDNA检测及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为我市新生儿进行听力障碍初筛及苯丙酮尿症等35种遗传代谢病、耳聋基因筛查。为我市居民免费实施大肠癌筛查与行为干预等。免费为失独家庭、道德模范进行健康体检。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等。
关键词:持续深化医改
科学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争每个县(市)有1~2项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力发展社会办医。
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条件,实行“非禁即入”,逐步形成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公私合营的多元办医格局。启动“智慧健康工程”,推进市属二级以上医院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的实施应用。打造全新的卫生计生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平台。
关键词:完善分级诊疗
新增1~2家城市医联体,每县(市)建立1~2个县域医联体并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逐步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医联体内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达10%以上。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等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探索开展分级诊疗和患者综合管理服务模式。
关键词:健康郑州
以“健康郑州”为引领,促进“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启动“健康郑州”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筹划“市民健康中心”建设,深入开展“郑州健康大讲堂”,加强疾病筛查和慢性病防控,开展“儿童口腔综合干预”“肿瘤早诊早治”“脑卒中筛查”等疾病预防干预。
关键词:区域医疗中心
调整完善《郑州市域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在中原妇女儿童、肝病诊疗、器官移植、心血管病、烧伤整形、老年医养、骨科诊疗七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基础上,规划打造中原中医药中心、区域性眼科医学中心、区域性肿瘤医疗中心和华中头颈医学中心,逐步让居民不出郑州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派驻片医工作室试点,探索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及融合发展模式。启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工程”。在医联体探索开展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等“七大中心”建设,鼓励以县(市)为单位开展试点。
关键词:医养结合
以市中心医院集团化发展为契机,探索依托医联体为平台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市三院-欧安乐龄老年医养康复项目为试点,探索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医养结合项目模式;以市九院姑息养老、安宁疗护为特色,建立以“河南省医养联盟”为基础的医养结合模式。
采取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远程诊疗等多种形式,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
关键词:中西医并重
组建郑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探索医院管理新模式。结合控制公立医院规模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零加床”试点工作,全面推行预约诊疗,逐步推开日间手术,持续推进优质护理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
投入794万元,改善6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通过3年时间,建成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培养省级以上中医药人才5名,市级名中医20名,中西医结合人才50名,中医师带徒50名。
关键词:“全面两孩”生育政策
落实“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两孩生育不再审批。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评估机制,建立人口动态管理体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促使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提高计生家庭服务保障与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计生扶助保障政策,实施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救助政策,为我市每个“失独”家庭发放1万元的一次性救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