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全力推动信访矛盾纠纷化解 持续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来源:河南省信访局  时间:2025-10-29 15:00

今年以来,博爱县聚焦“转作风、解民忧、化积案”工作主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分包化解积案难案,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信访工作质效稳步提升,信访形势显著好转。

一、强化为民情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群众诉求

一是紧贴发展稳定大局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县委、县政府聚焦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信访积案难案化解等7个领域12个课题,安排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面对面倾听诉求,精准掌握群众急难愁盼。尤其在信访积案难案调研中,全面摸清案件底数、深挖形成根源、梳理核心特点,系统总结工作短板与不足,针对性制定信访积案化解的具体意见和实操建议,为后续化解工作提供清晰“路线图”。

二是依托“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收集群众意见。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强化网格党组织建设,加强网格员队伍管理,构建“1+1+1+N”(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1名兼职网格员+N个条线部门力量下沉及网格志愿者)模式,综合运用网格员走访、议事协商会议、线上小程序等渠道,紧盯群众在生产生活、公共事务、矛盾调处、社会保障、安全底线等方面需求,建立网格员一周一登门、“首问首办”等制度,给群众提供及时服务,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处置在早。今年以来,平台中心盯办解决了丽都花园问题楼盘、新材料学院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事项4起,网格员共办理网格事项6769件,实现群众微心愿4432个,95%的群众诉求在网格内解决。

三是运用“五首”机制精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坚持“源头预防、抓早抓小”原则,将群众首次反映作为矛盾化解的关键节点,以“首次报警、首次走访、首次网访、首次向法院反映、首次向县直单位反映”为核心抓手,全量收集各类矛盾纠纷与风险隐患。对收集的问题建立专项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化解措施与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闭环处置。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五首”类矛盾纠纷1700起,成功化解1530起,化解率达90%。

二、实施干部分包,推动积案化解回应群众关切

一是县级干部带头接访包难案。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一AB角接访、其他县级领导工作日轮流接访制度,通过“定期接访、带案下访、深入走访”形式,集中接待处理疑难复杂信访事项,疏导化解重点群体矛盾、稳控不稳定人员。县委书记金贵斌带头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要求,深入乡镇(街道)一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现场协调推进问题解决。县长孟继红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先后召开4次专题推进会,推动恒信公司、新世纪公司集资问题及伊赛牛肉企业改制等一批棘手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针对梳理出的复杂、疑难、重大信访问题,按照“一包到底”原则,由县级领导逐一分包督办。目前,县领导第一批分包的27个案件已全部办结,群众满意率达92.5%。

二是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主动攻坚复杂问题。明确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人每半年至少化解1起辖区内钉子案、骨头案”的硬要求,以“一把手”带头攻坚,带动辖区干部主动投身信访问题与矛盾纠纷化解。截至目前,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包的16起复杂问题,已彻底化解4起,达成化解意向6起,息诉罢访4起。

三是优秀干部积极分包化解信访积案。坚持在信访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开展优秀干部分包化解信访积案提升群众工作能力行动,从乡镇(街道)、县直单位择优推荐科级优秀干部或后备干部参与积案分包,通过“揭榜挂帅”挑重担、“导师带徒”传经验、“业务大讲堂”强本领等模式,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目前,已选派115名优秀年轻干部“一人包一案”,累计化解积案47件,56名表现突出的干部事迹被纳入实绩档案,其中1名干部荣获三等功、4名干部荣获嘉奖、4名干部被提拔或重用,在全县形成了实干者受奖励的鲜明导向。

三、创新方式方法,在担难担责中提升工作能力

一是创新“模拟诉讼法”。针对死亡、重伤等重大矛盾纠纷,聚焦群众担忧的时间、经济成本过高问题,创新推行“模拟诉讼”调解法,通过“依法释理、按理疏导、用情沟通”的递进式调解流程,既保留人民调解便捷高效的优势,又融入法院诉讼权威精准的特点,实现“诉调衔接”有机融合。截至目前,已通过该方法化解重大纠纷24起,涉及金额超1165万元,有效减轻群众诉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善用“利益置换法”。坚决纠治“推诿扯皮”“脱离群众”等作风顽疾,鼓励干部下沉一线、走进群众家中,运用“利益置换”思路,以真情实感化解信访矛盾,重点围绕“建立信任、培养感情、维护利益、互相配合、保障支持”五方面关键要素,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精准把握诉求痛点中培养情感,建立信任,为化解夯实基础。同时强化县乡联动、跨部门协同,以高效协作应对复杂矛盾,通过多元化举措实质性解决群众核心诉求。目前通过该方法已成功化解3起持续五年以上的信访积案。

三是推行“导师带徒法”。针对年轻干部在信访积案化解中“不善做、不会做、做不好”的问题,在全县建立“导师带徒”机制,从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以及政法、司法、信访等部门主要领导中,择优遴选政治立场坚定、信访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工作水平高的同志担任导师,采用“三带三教”(带努力方向、带工作作风、带化解路径,教政策法规、教方式方法、教具体措施)模式,通过“传”信访工作经验、“帮”干部能力成长、“带”专业工作团队,在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同时,加速推动信访问题高效化解。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