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
来源:郑州文明网  时间:2016-08-29 09:38

    最近看了苏力的《这里没有不动产》,他在文末指出,要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告诉读者:道德不应被忽视,但也不应被过分主张,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社会转型,由此带来的“道德滑坡”的改革阵痛应当被正视、被理解。

  这篇文章让我联想到了如家酒店女子遇袭事发后,在网络上广泛浏览转发的“女孩子在遇到危险时怎样自救”视频与文字,里面介绍了一些与众不同却引人深思的自救措施,例如:在楼道中受到侵犯时高声呼喊“失火啦”才能更高几率地获救;在街道上如果被陌生男子企图以夫妻名义强行掳走时,应尽力损毁财物、摔路人手机、掀翻路边摊,这样才更可能会有人因索赔而“挺身而出”阻拦歹徒;如果被抢劫,高声喊“抓小偷”可能没什么用,但是喊“城管、警察欺负人啦”则整条街的人都可能出力围堵歹徒。起初看到这些自救办法,我愤怒于路人的淡漠,痛苦于整个社会的冰冷,似乎只有在严重牵涉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人们才会站出来为自己“伸张正义”,觉得现在社会中人们至今的信任的鸿沟越来越深,于是世风日下,人人自危。

  但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似乎为这些路人的冷漠找到了一些不可归责于他们自身的理由。与其主张“人性恶”,我更倾向于假定“人人内心都栖居着脆弱的正义”,人们有行善的意愿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然而,在这样一个陌生人社会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早就成为了难以实现的童话。

  当路人冷眼旁观时,他们在想什么?在顾虑可能的后果,估计失败的概率?

  或许,他们会权衡,如果成功帮助了受害者,他们得到的是什么。如果失败了,他们可能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暴力犯罪中,一着不慎甚至会导致命案的发生,即使制服歹徒,也可能会惹祸上身招来仇恨。报酬很可能是一面锦旗、少许酬金或者受害人的一番感谢。面对严重的利益失衡,一番思虑之后,作为一个普通的理性人,他自然更可能会立于一旁静静旁观,宁愿选择承受日后午夜梦回想起此事的内疚与自责(如果有这样的内疚与自责的话)。

  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机制来平衡见义勇为的获利与成本之前,在见义勇为的人们因行善而增加的成本难以获得合理补偿之前,在见义勇为的后顾之忧尚未有效消除之前,不要用道德去绑架社会大众,粗暴地把他们称为冷血动物,因为很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难做到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权利和资格去指责和我们做出同样选择的他们。没有完善制度的保障与完备的法律追责技术,施救者反而可能成为受害人,陌生人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应轻易放下对他人恶意的揣度,以此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

  在当代社会的巨大转型中,道德只是一艘漂流的小船,如果没有制度的和风保驾护航,这艘脆弱的小船根本难逃汹涌波涛而湮灭,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以此来保持清醒,才看到事件背后更广阔的土壤。(郑州市引黄灌溉工程管理处 顾延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