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宜业 让舞台更宽广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4-01-08 16:4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要统筹把握好宜居和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当下的郑州而言,让宜居宜业“齐步走”,打造近悦远来、人向往之的宜业之城,既需要打造好宜居“软环境”,又需要创设好宜业“硬条件”,努力让人们在这里“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创新有支持、生活有温度、发展有预期”,合力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

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各类市场主体,一座城市是否宜业,干事舞台、成长空间、未来发展都是重要参考。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郑州创设宜业“硬条件”付出的努力。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5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3万人的104.3%;近年来全市累计认定备案市级创业孵化园和新型创业孵化平台61家,在孵创业实体2550户;2023年新增申请青年人才生活补贴2.64万人,发放6.15亿元,2018年以来发放25.6亿元,惠及15.8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向“新”而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居河南省第1位,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位;2023年全市共谋划实施900个工业项目,1至10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1%;1至10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8个,总签约额2319.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5.4%……对标一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免证办”,2023年全年新增200个“免证可办”事项,累计达到500个事项“免证可办”;“郑好融”平台已注册用户84.8万户,发布金融产品227款,实现融资授信307.08亿元;全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援助)工作站达到42家,服务企业8400余家,打通了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让干事的舞台更宽广、让成长的空间更辽阔、让未来的发展更光明,凝心聚力打造向往之地,在当前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区域竞争态势下赢得青睐、脱颖而出,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们要持续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大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持续实施“郑聚英才计划”系列政策,着力实现广大青年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互融提升,全面构建“活力郑州、青春郑州”;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着力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力,持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要持续优化环境,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围绕“六最”目标,打造一流政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为高水平开放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如水,发展如鱼,海阔方可任鱼跃。围绕“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总目标,牢牢把握“冲刺决胜期”“攻坚突破期”“关键窗口期”机遇,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力、发展活力,打造近悦远来、人向往之的宜业之城,方方面面的工作,还有很多。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矢志奋斗、苦干实干、乘势而上,我们定能用一幅幅生动隽永的实践图景,勾勒出契合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定位的安居乐业美好画卷。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